1、離子選擇電極該法的特點是:
①測定的是溶液中特定離子的活度而不是總濃度;
②使用簡便迅速,應用範圍廣,尤其適用於(yu) 對堿金屬、硝酸根離子等的測定;
③不受試液顏色、濁度等的影響,特別適於(yu) 水質連續自動監測和現場分析。目前,PH和氟離子的測定所采用的離子選擇電極法已定為(wei) 標準方法,水質自動連續監測係統中,有10多個(ge) 項目采用離子選擇電極法。
離子選擇性電極:(電極結構、晶體(ti) 電極(均相晶膜電極(F-、Ag2S)、多相晶膜電極)、流動載體(ti) 電極(K+、Ca2+)、敏化離子選擇性電極)
離子選擇性電極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(靈敏度、響應範圍、選擇性係數、響應時間、穩定性、內(nei) 阻、準確性)
2、離子選擇電極的構造主要包括:
電極腔體(ti) ――玻璃或高分 子聚合物材料做成
內(nei) 參比電極――通常為(wei) Ag/AgCl電極
內(nei) 參比溶液――由氯化物及響應離子的強電解質溶液組成
敏感膜――對離子具有高選擇性的響應膜
離子選擇性電極的分類 1906年發現玻璃膜電位現象,1929年製成實用的玻璃pH電極;上世紀50年代末製成了堿金屬玻璃電極;1965年製成了鹵離子電極;隨後,有選擇性響應的各種電極得到迅速發展。1976年,IUPAC建議將這類電極稱為(wei) 離子選擇性電極(SIE),並作詳細分類。